一定要警惕简历中的“含糊”信息。
为了找到更好地工作,求职者在撰写简历的时候常常会隐藏一些不利信息,夸大一些有利信息。
比如一位大学毕业生的简历中有这样的描述:“英语水平是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用这种含糊的表达方式来描述自己的技能水平,基本可以推测该名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通过英语最基本的四级。
学历一般是非常硬性的指标,所以求职者可能会做一些处理。例如,一位自考的大学毕业生,对受教育类型不做说明,从简历中受教育时间看很容易误以为是统招统分的学生。因此,用人单位在制作求职申请表时最好特别注明“受教育类型”。
有一份简历是这样写的:“1999-2003,××大学管理学院;2004-2006,××有限公司 ”。如果从“年份”上看,一般人看不出什么问题,但实际上这里的空隙很大。如果这个人是在2003年7月份大学毕业,2004年7月份就职,中间就会有一年的空档。仅从年份上看,中间甚至可以产生近两年的空档,如2003年1月到2004年12月。所以,用人单位在制作求职申请表时通常需要特别注明求职者对时间的描述要具体到某年某月。
这些含糊性信息如果不能有效的察觉,招聘到的人很难让老板满意。